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评估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评估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020-2-12 来源:广东省情调研网

    在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的影响下,不少声音认为这将是2020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去年出口基本持平,投资增幅也在下滑,拉动经济的主要就是靠消费——去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增速达到8.5%。而此次疫情恰恰就是对消费造成重创。

  春节本来是传统的消费高峰期,去年春节期间包括餐饮、娱乐、旅游、度假等等数据都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因为防范疫情,绝大部分人群都在家里自我隔离,所以,消费这块数据非常惨淡。

  以电影票房为例,去年春节期间全国每日票房高达十几亿,7天就突破100亿,今年,1月24日武汉封城后次日的全国票房才180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月3日,沪深股市大跌,再次引发各方就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热议。不少研究机构均对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作出分析。例如,恒大研究院报告认为,从宏观的视角,需求和生产骤降,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会带来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

  本文是对目前市场上一些观点的总结,以评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比SARS
  对疫情影响经济的判断,很多人的一个自然的做法是从SARS的疫情中获取经验,尽管这样的简单对比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

  对比SARS的影响,当时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SARS主要影响的是2003年二季度。因此预计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同时,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冲击更大。2003年第二季度,一到三产业的增速分别为1.7%、11.3%和8.7%,相比于2002年四季度增速分别变动-0.7%、+1.1%和-2.6%。疫情结束后,第三产业GDP增速也回升得更慢。

  SARS疫情后中国第二、三产业增速分化
  但是,今年与2003年不同的地方在于,当时中国正处于全球化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处于上升周期。SARS疫情结束后,中国迅速启动的生产,很快就填补了SARS期间生产的下降,经济整体上受SARS影响并不大。

  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经济体,许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而市场已经饱和。可以预计,疫情将打乱中国经济企稳的节奏,尤其是会对制造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如果疫情持续较长时间,一些企业无法完成订单,不仅要承担违约风险,而且,未来的订单可能流失,流向其他国家。

  SARS疫情期间间消费增速明显下滑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疫情过后,消费领域受到的影响可以很快恢复,甚至可能有“报复性”反弹;疫情之下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投资,尤其投资三大项中制造业所面临的困难。
  短期GDP增速会受到明显拖累
  国盛证券分析师熊园认为,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短期GDP将会受到明显的拖累,武汉、湖北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则表示,在讨论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问题时,不要忘记控制住疫情所需要的时间是最为关键的假设前提,时间越短,影响越小。

  无论理论上还是经验上看,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不会因为外部冲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公共疫情事件只会短暂影响经济增速短期放缓,暂时偏离已有的趋势,疫情结束后,政策调整及时和得当,增长会反弹并恢复到原有的趋势上来。而防止疫情蔓延的行政控制措施越严厉,对当期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但这也会缩短疫情冲击的时间。

  张军预计,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会出现30-50%这一较大幅度的下降,这意味着当季GDP增速实际降低大约2-3个百分点。但这个下降态势应该会由第二季度的反弹性增长部分地对冲掉。随着有利于增长恢复的宏观政策调整到位,下半年起,经济增长会有加快的趋势。
  制造业占比大的城市复苏速度更快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参考中国各城市在SARS疫情后的表现,证明了制造业在疫情发生后在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业占比高的城市在SARS疫情后复苏的更快,效率更高。

  该报告以2003年SARS疫情后中国250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年至2016年,共约4万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个产业门类对疫情发生后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分析认为,SARS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影响。疫情后,短期来看对服务业影响程度大于制造业,长期来看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对中国城市经济受影响程度的预测
  研究指出,在SARS疫情发生的2003年,中国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仅大于当年服务业贡献,也大于邻近年份制造业贡献,说明制造业在疫情发生后对经济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疫情下政策将更宽松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今年季度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在需求端,逆周期调控力度将会加大,通过基建稳增长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可以预料的政策包括提高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政策性银行对基建项目配套融资加大贷款支持等。预计更多城市将放松限购、限售,房企融资监管也会边际放松。

  在财政政策方面,由于疫情冲击,赤字率目标可能提高到甚至突破3%,新增专项债额度大概率会突破30000亿,针对疫情冲击的地区和行业,也有可能实行定向税收减免。
·END·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