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抗疫科普|全国哀悼:我们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
抗疫科普|全国哀悼:我们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

2020-4-7 来源:广东省情调研网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今天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亲人的离世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而疫情下的丧亲更是剧痛而混乱的。苏轼面对亡妻曾感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那么疫情下的清明节,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亲人的离世呢?
  了解哀伤的正常心理反应过程

  Ⅰ

  1、麻木震惊期:通常在亲人离世一周内发生。这个阶段,有些人茫然无措,完全乱了分寸。有些人除了按部就班地处理丧事,没有任何情感反应,日常生活继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常常被误解为“吓傻了”或者冷血无情。
  2、否认追寻期: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亲人离世既成事实,但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们,常常无法接受。或想方设法追寻逝者,或抱怨他人、埋怨逝者,或试图和神灵讨价还价。

  3、混乱沮丧期:进入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和面对亲人永久离去的事实。此时,一方面需要适应亲人离去后,生活改变带来的暂时混乱,另一方面还需要处理对亲人离世无能为力的沮丧感。

  4、重组恢复期:人们已经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可以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追忆逝者,并且开始启动新的生活。在此阶段,人们开始允许自己过正常化的生活。
进行自我哀伤疗愈

  Ⅱ

  1、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我国传统的各种丧葬仪式,有助于增加亲人离世的现实感,帮助接受死亡的发生的事实。疫情下可能无法使用传统仪式完成对逝者的告别,建议灵活使用线上公墓等在线方式,及时对逝者进行道歉、道谢、道爱、道别。

  2、接纳自己的哀伤反应:任何的哀伤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被接纳的,尤其需要被当事人自己接纳。只有接纳了这些反应,才有机会面对与这些反应相关的悲伤和痛苦,从悲伤中获取力量,继续未来的生活。

  3、以新形式和逝者连接,重构未来生活的意义。
学会区分异常心理反应

  Ⅲ

  1、持续时间:多数哀伤反应在半年内自行消失。如果哀伤反应在1年后还持续频繁地出现,需要找专业人士协助评估。如果1年后哀伤反应明显缓解,只是到清明、忌日这样的特殊时间,初期的哀伤反应出现反弹,属于正常现象。

  2、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丧亲1年以后,仍旧封闭社交,无法娱乐或工作,一旦娱乐就有强烈负罪感等,就需寻求专业评估。

  3、痛苦程度:悲伤过于强烈和持久,远远超出自己承受和调节能力。

  4、特殊症状:如愤怒情绪过于强烈,甚至攻击他人;自责现象过于持久和严重,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出现显著的紊乱言行,如语无伦次,持续性凭空听到声音或感觉不安全等,都提示需要及时寻求专业评估或干预。
  关注并支持小孩的哀伤处理

  Ⅳ

  不同阶段的孩子,支持的侧重点不同。5岁及以下的儿童,尚没有死亡概念。5-9岁,对生命和死亡有模糊的理解。9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具有与成年人类似的认知。

  对于9岁以下孩子,需要先用儿童“语言”(如游戏、绘本、故事等)诠释生命和死亡的现象和意义,再进行哀伤相关的支持和辅导。如可通过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引导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哀伤反应和焦虑,有足够的死亡教育准备,才能更好的支持和引导孩子。
  激活周围的支持系统

  Ⅴ
  生离死别对任何人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各种脆弱和无力在此刻都可能会出现,如果周围能有家人、朋友、同事等来陪伴、倾听、支持,我们的哀伤情绪也许可以获得充分的宣泄,哀伤过程也会变得容易。不必羞愧自己的各种反应,也不必担心自己是在给其他人添麻烦而不告诉他们。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仍难以自我调节,可及时求助专业人员。疫情下,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更加需要互相扶持。如果大家遇到心理不适或困惑等问题,可以关注我们,加入我们的群,向我们寻求帮助。

  ·END·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