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数据告诉你,广东人都在哪儿就业?
数据告诉你,广东人都在哪儿就业?

2020-5-12 来源:南方+客户端

    近日,省统计局发布《2019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透露了广东人口发展的多个趋势:常住人口数量继续居全国首位,人口流动进一步大城市化和都市圈化……

  有一项数据格外重要: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占比过半,达到52.55%。换言之,选择在服务业工作的广东人首次超过建筑业和工业。

 

  对比之下,5年之前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三经普”),这一比例只有40.44%。
就业人口的结构变化背后,是广东经济结构的长期改变。如何看待和应对,很重要。

//
  第三产业机会多
//

  广东就业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四经普”)数据显示,广东省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610.90万人,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加663.73万人,增长16.80%。

  不过,这种增长并不均衡: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88万人,反而减少163.02万人,略有下降。同期广东经济数据显示,在5年间,第二产业从接近3万亿元(2013年)增长到超过4万亿元,增长了三分之一。

  这一减一增,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近年来,广东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产值的增长,更多是依靠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从业人口的增加。

  或许有人要问,近年来广东人口每年增长上百万,特别是每年数十万的省外迁入人口,他们都去哪了?

 

  “四经普”数据显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422.90万人,比“三经普”增加826.75万人,增长超过50%。

  这样罕见的增速和增幅,体现的是第三产业在吸引就业方面强大的吸引力。

  随着就业人口的增长,广东第三产业产值也从接近3万亿元增长到接近5.3万亿元,增长了77%,增速超过第二产业。

  即使受到疫情冲击,这种趋势也并未改变: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接近8000亿元,同比下降1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664亿元,同比下降1.5%。

  换言之,无论是否存在疫情,广东第三产业的占比都在持续上升。

  广东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还应放在全国来考虑。

  原因很简单,广东不仅是人口大省,还是就业大省。2019年广东的城镇新增就业接近140万人,全国每新增加十个就业岗位,就有一个在广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广东就业人口的结构性变化要缓于全国:“三经普”显示,广东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二三产业比重接近60%,超过全国平均5.5个百分点。


  从这个角度看,广东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过半,就更具代表意义。

//
  广东人口有三个优势
//

  从主要国家发展历史看,三大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变为“三二一”属于正常趋势,而且基本不可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第二产业的重要性在降低。很多生产性服务业正是依赖强大的第二产业,制造业越是向中高端升级,对相应服务的需求就越强,形成“相互成就”的CP关系。

  如今,稳就业、保就业分别被列为“六稳”和“六保”之首。

  对于广东而言,在部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厂由于转型升级等原因,减少雇员的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催生新的职业机会。

  网店设计师、电竞运营师、直播主播、新零售拣货员、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智能客服训练师……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职业,基本都涌现在第三产业,其对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

  吸引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宝贵资源,而能否集聚符合新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则对下一阶段能否继续领跑全国格外关键。

  值得高兴的是,《2019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显示,广东人口有这么三个特点:


  其一,更年轻。15—64周岁有8608.49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74.72%;

  其二,更有文化。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比“十二五”期末增19.76万人,增长10.64%;

  其三,更多的人口集聚。截至2019年底,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万人,比上年增加175.00万人,其中珠三角核心区增加145.90万人。

  这样的人口特点,符合新经济对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提升的需求,符合规模经济效应,也正是广东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底气所在。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