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省情中心重磅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25)》
省情中心重磅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25)》

2025-4-25

  年初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为全球AI生态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也引发了广东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度思考。如何抓住机遇、塑造优势、跨越障碍、发展产业,是广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


  4月24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25)》(以下称“报告”)。此前,该中心实地访谈了11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受访企业对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环境评价较高。

 

发布会活动现场

 

  调研发现,广东已涌现出探迹科技等一批创始人广东出生、广东高校毕业、广东创业成功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佳都等在广东崛起壮大、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领军企业,高新兴科技等广东扎根、赋能车联网和公共安全的专精特新企业、视源电子等多家AI赋能制造业升级的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谷东科技等行业内技术领先、走在国际前沿的标杆企业。

 

  报告提出,受访企业对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环境的评价较高,并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出台大力度的产业、资金、人才、场景等政策,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成果丰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攻细分场景,形成了“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力”的落地能力。广东省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多样化应用场景,AI技术应用走入世界最前沿,AI产业发展稳居国内产业第一梯队。但在创新生态构建、区域产业协同、产业规模化增长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场景赋能,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展现强劲发展态势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力、市场份额等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深圳、广州两市在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中排名前五十。从国内市场看,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企业总量、大型企业数量等指标均为国内首位。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和两方面优势。

 

  ——场景驱动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

 

  广东省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形成“全链条协同、场景驱动创新、政策生态融合”的核心优势,通过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端发力构建产业生态。基础层以芯片与算力为双引擎,技术层聚焦大模型研发与开源生态,应用层覆盖智能制造、智慧民生、城市治理三大领域。其中,深圳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广州已构建起涵盖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多元产业融合应用的智能制造体系,东莞已搭建覆盖基础技术、产品制造与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架构,珠海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了涵盖芯片设计、算法大模型研发及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部分企业分布图

 

  ——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双向奔赴。

 

  丰富的应用场景驱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广东制造业的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广东在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安防等领域加强规划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推动应用场景拓展。广东在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前沿领域以及无监督自然语言处理、群体自主无人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复杂和特殊场景下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效应显现。

 

  在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方面,从精确生产到智能化辅助管理,广东省的传统产业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变革”,计算能力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通过高效的组织协同实现传统产业链的重构。如,优必选自主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用于搬运、分拣、全车车检等岗位,全球多个大厂的汽车制造稳定性提升了30%。探迹科技通过精准营销、低成本获客,成为智能销售开创者,在推动行业发展上作用显著。

 

  在促进新兴产业扩张市场方面,在智能化生产、人形机器人应用、高精度控制、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等领域,广东省的“机器人七剑客”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自专业领域的深度整合。如,越疆机器人在其协作机械臂等产品中运用AI技术,使其更加灵活、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并且具备一定的智能感知和决策能力,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显著地位。

 

  ——产业政策和产业载体双轮驱动。

 

  广东正全链全域打造人工智能政策高地。借助国家专项计划、企业成长计划(EBT)、科技创新资金及地方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地方政策方面,深圳政策先行先试特征明显,在创新产品应用、全链条政策支持方面领先全国。广州政策体系全面系统,涵盖试验区建设、产业导则等多方面,注重集聚与生态构建,以核心区带动周边,打造产业集群生态。

 

  产业载体方面,深圳打造了“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形成多核心产业布局;广州已培育包括19科研机构+12产业园区的人工智能重点载体。东莞市形成了松山湖、滨海湾、水乡等多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支点。佛山市构建“一高地多点支撑”的布局,以三龙湾科技城为湾区人工智能制造产业高地,以佛山顺德机器人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等为人工智能孵化创新支撑。

 

  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仍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算力未跟上产业发展等共性问题。创新生态方面,存在数据流动不畅通、人才储备有限、政策落地需强化等;地区协同方面,珠三角城市间产业规模差距较大,协同化、差异化不明显;广东还存在“东部缺算力,西部缺需求”的错配现象。

 

  针对以上发展障碍,省情中心提出“五大链条”的策略建议,协同助推广东人工智能产业裂变式发展。一是通过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攻坚,突破大模型技术瓶颈,深化量子计算等前沿布局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攻坚链;二是通过开放多领域标杆场景,推动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环境打造“政府-企业-社会”场景应用链;三是构建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从而优化“数据-人才-资金”要素供给链;四是以强化深穗莞佛四城联动、深化粤港澳合作、试推AI“飞地园区”模式来强化“联动-融合-协作”生态协同链;五是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创新包容监管、优化政务服务等建立“立法-监管-服务”政策保障链。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